大山深处的西湖美景乡村旅游文化搭桥石柱扶贫新模式
石柱县鱼池镇山娇村“10里荷塘观光旅游基地”(韩梦霖拍摄)
石柱县石故乡“梦里荷塘”乡村旅游观光园(韩梦霖拍摄)
石柱县石故乡“梦里荷塘”乡村旅游观光园(韩梦霖拍摄)
“10里荷塘观光旅游基地”美丽的荷花(韩梦霖拍摄)
????新华重庆频道9月10日电(韩梦霖)“遮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,听到杨万里的这首诗,你的脑海中大概会显现出杭州西湖的倩影,但如果这样1幅美景,真实地出现在重庆大山深处的山村里,你是不是会感到惊讶呢?近年来,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,通过加大投入、土地流转、招商引资、改良基础设施等方式大力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的产业链,将乡村旅游与文化体验相结合,实行农旅文一体发展,尝到了旅游扶贫的甜头。不但让很多贫困户通过涉足乡村旅游摘掉了贫困的“帽子”,还打造出了环境优美、花香4溢的乡村旅游知名景点。
????“10里荷塘观光旅游基地”,位于鱼池镇山娇村,在通往千野草场景区和黄水旅游度假区的主要通道上,离黄水镇只有5千米。山娇村海拔有一千多米,夏季平均温度只有22度,非常白癜风的症状合适发展避暑休闲一体的农家乐。
???这1优势促使鱼池镇政府下决心以乡村旅游为载体进行扶贫开发,加快整村脱贫步伐,该镇从2012年开始在山娇村打造“10里荷塘”景观,积极实行休闲设施项目建设,完成了供游客休闲纳凉赏荷的九个凉亭、三座廊桥和1座77米长情人桥,给游客亲近自然、感受乡村、享受清凉提供了一个原生态的休闲避暑目的地,给发展乡村旅游从设施平台上创造了条件。
???3年来,山娇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扶贫试点村,引进业主流转130余户农民稻田500余亩种植莲藕,组建了山娇村莲藕专业合作社,60余户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投入到肉兔、土鸡等养殖业和务工、经商和乡村旅游业中,50余户农民成为莲藕产业工人,近20户家庭摆脱了缺少劳动力的窘境。
????笔者在山娇村看到,沿着公路两边,新修了许多农家乐,以观光农业、特点文化、休闲避暑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业渐入佳境。据村干部介绍,该村已发展起来了31家农家乐,能接待近千人次的餐饮和住宿,平均接待一个游客能净收入200元左右,今年生意最好的一户农家乐经营收入到达20万元。很多之前还在观望的农民已看到了致富希望,都开始筹钱搞农家乐。据了解,全部鱼池镇在今夏旅游高峰,一个周末最多接待了3万多游客。
????鱼池镇党委书记陈松珍介绍,为了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,镇政府不但在宣扬和附属设施上给予支持和帮助,还对住宿标准验收合格的农家乐一次性发放3万元补助。为了让农家乐能够留住人,当地村干部还从服务意识、技能及文明礼仪等方面,对开办农家乐的贫困户进行专业的餐饮服务培训。
????陈松珍认为,发展乡村游不能只靠“卖凉”,还必须将农业产业与文化打造相结合,让乡村旅游与文化资源深度融会,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。为了打响“10里荷塘”的品牌,鱼池镇组建了专业的文化演出团队,还在每一年八月举行“中国石柱荷花文化月活动”,今年的文化月活动以“荷花仙子”和“全藕宴”为载体,极大提升了“10里荷塘”的知名度。
???未来,鱼池镇将围绕一个当地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“万家店子”做文章,该镇计划投入资金,将“万家店子”改造成一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观光景点,提升该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。
????在石柱县石故乡,还有另外一处莲叶遮天的荷塘,这就是石柱县整村脱贫产业基地——石家“梦里荷塘”乡村旅游观光园,上百亩的莲藕沿着天际线铺开,蔚为壮观。当地干部介绍,该乡将范围发展莲藕产业,作为带动农户脱贫的主要手段。为了鼓励当地大众积极发展莲藕产业,石故乡政府自筹资金从壁山县引进优良藕种20万斤,并将种子免费提供给大众,同时派驻专业技术人员,指点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大众种植、管理。同时从2012年开始,实行土地流转补贴政策,按500元/亩的标准补贴到专业合作社,再由合作统一补贴到农户。
????经过4年多的发展,石故乡流转土地500亩,集中成片种植莲藕700多亩,年产商品莲藕200万斤、产值500万元。除莲藕销售的直接效益外,连绵10里、花香4溢的荷花长廊,每一年夏天还会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,游客“吃住行、游购娱”的需求,带动周边大众发展乡村旅游及农副产品销售,增进当地大众经济增收。
????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相结合,石柱县鱼池镇和石故乡的实践探索证明,只要肯动脑、办实事,重庆大山深处的美丽山村,处处都是潜力无穷的“聚宝盆”。(完)